您现在的位置:开运体育>> 西域底蕴>> 西域史话>>正文内容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中国近代史上高举反帝斗争旗帜的第一人。字元抚,一字少穆,今福州人。他出生在一个比较贫穷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他接受的是传统封建教育,但也受到具有革新思想的师友的良好影响。他沿着封建科举的老路,挤进封建统治的行列,升到巡抚、总督等高位。
  从19世纪30年代起,鸦片流入中国,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情况,林则徐尖锐地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乎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粮。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翌年3月,协同总督邓廷桢查办鸦片事件,至此,禁烟运动在沿海直到新疆的全国范围内展开。可是,正当他全力以赴领导人民同英国殖民主义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时候,却遭到清王室投降派琦善之流的陷害。1840年农历9月,他被道光皇帝革去了官职,并充军发配伊犁。次年7月,林则徐行至途中,奉旨暂免遗发配,协助大学士王鼎治理黄河。1842年,河事竣工,林则徐仍贬戍伊犁。
   1842年农历7月6日,林则徐从西安起程,历时4个月,于农历11月9日到达伊犁将军府的驻地惠远城(在今霍城县),寓居于南街鼓楼前东边第二巷。在谪居新疆期间,林则徐跋涉于天山南北,遍历10城,努力从事屯田事业,并建议朝廷把部分垦田分给维吾尔人民耕种,这实质上都是从发展新疆经济,巩固西北边防出发的。
  《新疆图志》载:“林文忠公滴戌伊犁,在吐鲁番提倡坎儿井。其地为火洲,亘古无雨泽,文忠命于高原掘井而为沟,导井以灌田,遂变赤地为沃壤。”坎儿井在林公入疆之前,早已存在。林则徐不是坎儿井的发明者,但他提倡推广坎儿井却是有大功的。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正月19日,林则徐首次到吐鲁番,他在日记中写得很清楚:“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荷戈纪程》是林则徐赴戍新疆的真实记录。林则徐谪戍新疆后,曾四次来过吐鲁番。1845年2月25日,奉道光皇帝之命,林则徐同黄南坡、二子聪彝取道根忒克台(坑坑)到吐鲁番。领队海秋帆,同知福致堂,陆巡检郑湘出城郊迎,礼节甚恭。
    1845年8月1日,林则徐在南疆勘地后,起程去哈密候旨途中,路经吐鲁番。这是第二次。1845年9月23日至10月中旬,林则徐垦荒伊拉里克,就是今天托克逊县的伊拉湖乡。它地处吐鲁番盆地西缘,“地平土阔”。阿拉泽浑即今阿拉沟河从天山东流而出,消失在戈壁沙漠之中。1845年春,年逾花甲的林则徐,冒风沙,顶烈日到伊拉里克督办垦务,兴修水利,不到半年,就垦地11.1万亩。在伊拉里克的满卡,林则徐在新开荒地的东西两面,以“人寿年丰”四字分号,汉、维垦区分段,各设正副户长一,乡约四,让移民承领耕种。如今,这里是托克逊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在林则徐的推动下,吐鲁番、鄯善、托克逊新挖坎儿井300多道。《鄯善乡土志》说,“用坎水溉田创之者林则徐,兰坡黄氏继之,迄今坎井鳞次利赖无穷焉。鄯善七克台乡现有60多道坎儿井,据考证多数是林则徐来吐鲁番后新开挖的。
  为了纪念林则徐推广坎儿井的功劳,当地群众把坎儿井称之为林公井,以表达自己的崇敬仰慕之情。当年林公兴办农田水利的遗迹,迄今仍隐约可见。林公开渠垦荒的千秋伟业,泽被后世,将万世流传。
  林则徐感到沙俄对我国西北边疆的威胁,他在新疆主持农田水利建设,就是为了做好抵抗沙俄侵略的准备。虽然,林则徐被调回内地,但是,一直到他回归中原退职还乡之后,他都没有忘记新疆的军事防务之事。直到他去世前,他还在大声疾呼:“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历史证明,林则徐的预见全然不错。
 


【字体: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